例如,北京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污染物排放较大、能耗较高、工艺落后、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退出。
通过连日来的实地督察,感到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各级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认真负责,积极配合督察组开展工作,全市上下广泛动员、行动迅速,精神振奋、氛围浓厚,环保督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开展控车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技防措施,切实做好柴油车、黄标车治理。
切实提升对环保督察工作的认识,把环保督察当作一次政治体检和作风检验,深刻认识问题严重性、形势严峻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抓好环境保护和反馈问题整改。周春艳在讲话中说,为了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派出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各省辖市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进行全覆盖,这既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也是打好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制度安排。周春艳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坚决杜绝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切实做好环保督察各项工作。李宝清就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开展控烟专项整治,严格禁止露天烧烤、燃烧秸秆等行为,认真落实饭店油烟管控措施,坚决做到达标排放。
市委书记陈星,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讲话。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动员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部署会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提升站位,主动担当、认真整改,全力以赴、合力攻坚,坚决打好打赢秋冬季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贺克斌说,据估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作为PM2.5主要组分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
上述多种不利气象条件综合作用,是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成因。及时应急响应助力污染物减排记者了解到,针对这次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及时向相关地方省级政府发函,建议各地根据当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提前采取减排措施,有效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经初步测算,针对此次重污染过程采取的应急减排措施,对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全社会减排比例在10%至15%左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也表示,不利气象条件与累积的PM2.5污染之间相互促进的双向反馈机制,加剧了PM2.5污染。
这是今年秋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天气。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研究员介绍,到13日8时,已有25个城市发布预警,其中14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11城市为黄色预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指出,大雾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是此次污染过程的诱因。2016年的那次污染过程,最严重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数十个城市达到重度污染,达到严重污染的城市也有三四十个。11月12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整体为中至重度污染。他说,本次污染过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其显著特征,特别是夜间随温度逐渐降低,大气近地面相对湿度迅速升高,普遍达到90%左右,甚至出现湿度饱和状态,多个城市有大雾过程出现。
这一区域性高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PM2.5组分中硝酸盐等二次反应生成的成分迅速升高,在持续性偏南风的作用下向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城市汇聚。进入11月中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开始采暖,城市供暖锅炉和农村地区散煤采暖炉具逐步启用,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开始增加。华北区域进入秋冬季后,虽然污染过程多发,但本次过程与以往相比仍呈现较大差异。但由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煤炭等能源消耗量巨大,柴油货车、非道路机械使用频度高,仍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域。
不利气象条件导致雾、霾叠加中央气象台11月14日12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是主因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根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结果,通过实施燃煤锅炉取缔、散煤双替代、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措施,2017年以来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显著下降。
预计15日上午随着冷空气到达,北京的PM2.5污染将明显下降,此后京津冀中部地区有所改善,京津冀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受污染传输影响可能维持重度污染,预计16日污染过程结束。截至14日10时,北京、石家庄、保定等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14日下午至15日下午,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河南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浓雾和强浓雾,其中北京、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这一轮重污染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将持续到什么时间?记者14日采访了有关专家。因此,多种污染物高强度的叠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过程中各地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从污染物排放的来源看,电力、燃煤锅炉、冶金、建材、柴油货车和非道路机械是主要的排污来源。而此次污染过程中,截至目前,达到重度污染的城市为13个。张小曳研究员说,此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与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类似。
此外,夜间至清晨有区域性逆温过程出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研究员介绍,到13日8时,已有25个城市发布预警,其中14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11城市为黄色预警。
此外,夜间至清晨有区域性逆温过程出现。张小曳研究员说,此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与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类似。
14日下午至15日下午,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河南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浓雾和强浓雾,其中北京、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贺克斌说,据估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作为PM2.5主要组分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
这一区域性高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PM2.5组分中硝酸盐等二次反应生成的成分迅速升高,在持续性偏南风的作用下向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城市汇聚。经初步测算,针对此次重污染过程采取的应急减排措施,对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全社会减排比例在10%至15%左右。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指出,大雾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是此次污染过程的诱因。他介绍,初步估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仍是全国平均的3.6倍,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的4倍和6倍。
不利气象条件导致雾、霾叠加中央气象台11月14日12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他说,本次污染过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其显著特征,特别是夜间随温度逐渐降低,大气近地面相对湿度迅速升高,普遍达到90%左右,甚至出现湿度饱和状态,多个城市有大雾过程出现。
但由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煤炭等能源消耗量巨大,柴油货车、非道路机械使用频度高,仍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域。因此,多种污染物高强度的叠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过程中各地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
这一轮重污染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将持续到什么时间?记者14日采访了有关专家。从污染物排放的来源看,电力、燃煤锅炉、冶金、建材、柴油货车和非道路机械是主要的排污来源。
这是今年秋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天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是主因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根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结果,通过实施燃煤锅炉取缔、散煤双替代、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措施,2017年以来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显著下降。预计15日上午随着冷空气到达,北京的PM2.5污染将明显下降,此后京津冀中部地区有所改善,京津冀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受污染传输影响可能维持重度污染,预计16日污染过程结束。截至14日10时,北京、石家庄、保定等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11月12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整体为中至重度污染。2016年的那次污染过程,最严重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数十个城市达到重度污染,达到严重污染的城市也有三四十个。
而此次污染过程中,截至目前,达到重度污染的城市为13个。进入11月中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开始采暖,城市供暖锅炉和农村地区散煤采暖炉具逐步启用,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开始增加。
华北区域进入秋冬季后,虽然污染过程多发,但本次过程与以往相比仍呈现较大差异。及时应急响应助力污染物减排记者了解到,针对这次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及时向相关地方省级政府发函,建议各地根据当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提前采取减排措施,有效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论坛期间,金砖青年们还参观了共享经济企业小黄车ofo, 进行了捏面人、学写毛笔字等文化体验活动,并参观了故宫和长城。 [阅读]
妇产科医联体整合了复旦医科妇产科学科的全部优质医疗资源,旨在让就诊者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内能获得同质化、高水平的诊疗。 [阅读]
希德书院院长周鲁卫追忆了谢希德先生的巨大贡献。 [阅读]
历史情缘将持续增殖,合作成果将精彩可期。 [阅读]
不少辅导员也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到献血活动中。 [阅读]
复旦大学是中国脑科学研究的重镇之一,在组织和推动中国脑计划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阅读]
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生物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其在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阅读]
《欧盟外交政策》作者、比利时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鲁汶国际与欧洲研究院让·莫内讲席教授斯蒂芬·柯克莱勒(Stephan Keukeleire)作主旨演讲。 [阅读]